本系统即将关闭,请关注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PDF不迷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辽宁省本溪市“中国药都”建设与发展纪实

辽宁省本溪市“中国药都”建设与发展纪实

辽宁省本溪市“中国药都”建设与发展纪实

来源:网络 更新时间:不详

    2008年1月16日,一个决策把本溪与即将到来的春天拉得更近了。从此,本溪这块土地上埋下了一颗生命力旺盛的种子,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崛起了今天的“中国药都”。

    那一天,本溪市委书记李波、市长冮瑞向来溪调研的辽宁省长陈政高汇报了几届市委、市政府孜孜以求、现在更加明晰的发展思路:发展旅游、现代医药和钢铁深加工三大接续产业,调整本溪只依靠钢铁一个产业支撑经济的产业结构。辽宁省长充分肯定了这一思路,并站在全省经济发展的高度,当即明确提出:“举全省之力,支持本溪做大做强医药产业”。

    几天之后,辽宁省长陈政高又向市委、市政府转达了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将辽宁省的医药产业基地建在本溪,经过三到五年的建设,本溪医药产业一定要达到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的规模,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集群。并指派副省长滕卫平负责“举全省之力” 支持医药产业的工作。一颗激活本溪经济、提速本溪发展的棋子,就这样重重地拍在了全省发展的大棋盘上。

    新增1000亿元的销售收入,对于任何一个城市都是极为诱人的发展目标和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这一机遇降临本溪并非偶然,因为本溪早有准备。

    发展现代医药产业是本溪由来已久的渴望。钢铁产业对于本溪经济始终举足轻重,一柱擎天。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左右之下,钢铁产业也曾几度将本溪经济带到谷底。“不能不吃钢铁饭,也不能只吃钢铁饭”,市委书记李波的这句话,是全市上下从本溪发展的经验教训中得出的共识。于是,2006年6月,市第十次党代会作出战略决策,全力推进产业、所有制、城市空间布局三大结构调整,加快本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产业结构调整就是发展包括现代医药产业在内的“三大接续产业”,城市空间布局结构调整就是按照“城区向东北拓展,企业向西南摆放”思路,建设规划好包括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内的各个工业园区,使本溪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相得益彰。

    此时,恰逢辽宁省委、省政府先后确立了“五点一线”沿海开发和建设沈阳经济区等重大发展战略。这既使本溪成为参与全省战略实施的城市,也使位于石桥子的现代医药产业基地成为本溪与沈阳中心城市的结点和走向沿海的前沿。全省的大战略,升华了本溪的发展思路。本溪不仅是山城,也是近海、近中心城市的“双近城市”。依据这样的重新定位,市长冮瑞提出,本溪要“两走”,在思想上要形成本溪的企业和城市必须走出去的共识,不能只是在山城里研究自己的问题;在行动上要明确怎么往出走,就是要大步向沈阳,向大城市走。同年召开的辽宁中部城市书记市长联席会上,市长冮瑞将“双近、两走”理念和盘托出,并提出了“沈本一体化”的新构想,让本溪主动承接沈阳中心城市的经济影响。之后,市委、市政府作出决策,在石桥子建设现代医药产业园区,并以现代医药产业园区为支撑建设一座生态新城,**限度拉近沈本的时空距离,搭建起本溪扩大开放的跳板。后来,这一决策成为中国药都能够花落山城的重要铺垫。

    从另一个角度看,机遇降临本溪也是并非偶然。本溪现代医药产业的崛起,客观上说是本溪历史形成优势的爆发。本溪有1200万亩山地,925万亩森林,200多条河流。不仅有发展药业得天独厚的环境,更养育着1117种野生植物、动物、矿物药材,自然蕴藏量2200万公斤,总面积80万亩的药材种植园遍布各个县区。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本溪就是全省的制药基地,现有37户医药企业和国家、省级医药研发中心,369个药品品种批准文号,中成药产业工业增加值全省**。几十年的医药产业发展历史,使本溪积累了众多的专业人才和产业基础,形成了高起点、大踏步发展医药产业的比较优势。

    好雨知时节。在本溪选择发展药业之时,国家在近年将现代医药产业作为新兴战略产业重点扶持,健康消费市场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持续升温,国内外资本敏感地纷纷涌入中国抢占医药市场。所有这些都给本溪药业发展创造着适宜的大环境。

    2008年4月25日,本溪现代医药产业基地建设拉开帷幕,也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随着现代医药产业基地建设的迅猛推进,药业基地先后三次更名。从**开始的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到去年年末的“中国北方药谷、本溪生态新城”,今年8月**终确定为“中国药都”。从每一次更名中,都可以看出决策者信心的增强和心胸、视野的拓展,从辽宁到中国北方,直至全国。

    本溪市长冮瑞对“中国药都”的含义作了这样的说明:一是在药业基地范围内形成高密度产业集群,入驻企业、机构的数量国内**,园区内产值超千亿;二是基地内不但有医药生产企业,还要有医药的研发、中试、销售和物流,以及教育与大学等,产业功能完备;三是药业发展能够支撑建设一个新的城区;四是这个基地要有外地药业园区没有的绝活,即便是别人有的,我们也要高人一筹,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中国药都”建设目标的切入点可以概括为 “一走廊、一新城、一产业”。“打造一条快速便捷的沈本交通走廊”,是在现有公路、铁路基础上,建设一条65公里长的沈本产业大道,作为连接沈本的交通干道,带动沿途可利用的建设用地开发,拉动项目投资,将沈阳到本溪行车时间缩短到半个小时。并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建设时速350公里的城市轨道,通车后,从沈阳浑南经石桥子到本溪站只需24分钟;“建设一座生态新城” 是依托“中国药都”,在沈阳和本溪之间规划建设面积60平方公里、能够容纳50万人口的生态新城,在地域上与沈阳接壤;“发展一个以生物医药为主的支撑产业”是培育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使之成为本溪经济的主导产业和支撑本溪新城的支柱产业。这一产业体现“大产业、广覆盖”的特征:药材种植、产品加工、商贸流通三次产业一起上,产学研齐发展,以完整的医药产业体系,发挥的产业集聚效应;同时在中药、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兽药、健康保健品、医疗器械等全方位上项目,**限度拓展产业领域,建设大医药。经过充分的调查,国内能够完全体现这一特征的医药园区只有“中国药都”。

    如今,20平方公里的石桥子药业基地已经成为一块迅猛发展的热土,向着“中国药都”的目标高歌猛进。2008年春天,千呼万唤也难来的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现在尽管提高了进入的门槛依然纷至沓来,一年半时间,签约落地项目116个,企业已经将7平方公里的先导区摆满,我市正在平整8.5平方公里新的建设用地,接纳新的工程。“蛋糕”将越做越大,而且是裂变的速度。

    本溪钢铁产业用100年的时间做到现在销售收入800多亿元的规模,“中国药都”已经签约落地的项目,达产后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332.1亿元,只用一年半时间。事实可以证明,三到五年后,形成1000亿元的规模不是梦想。届时,朝气蓬勃的“中国药都”无愧于本溪新的经济支柱,将与百年钢铁产业一起,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那时,“中国药都”就坐落在沈阳的门口,不仅药业能够便捷承接来自省城的专业大专院校和研发机构等优势资源的辐射,本溪的各项事业都可以经过生态新城这条通道,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本溪将更加开放。

    可以说,“中国药都”走得越远,本溪发展的步伐就越强健。

最新更新

更多>>  

声明:本网站所资源均通过互联网收录,并提供大家免费下载阅读,如果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577982958@qq.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收录作品。

© 2020 - 2021   qianherenli.com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0030583号-1

本系统即将关闭,请关注公众号
【千和人力】PDF下载
关注微信公众号,PDF不迷路。